中国节能服务网8日讯 6月5日~6日,在第38个“世界环境日”到来之际,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主办,北京环境交易所承办的“地坛论坛”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开幕,本次论坛主题为“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由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与北京环境交易所搭建的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也于当日正式推出并上线运行。
其中,在6日进行的“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新机遇”分论坛,成为瞩目的焦点。财政部国际司副司长王忠晶、住建部科技标准司国际处处长仝贵婵、科技部社会发展司资环处处长徐俊、国家发改委CDM管理中心主任康艳兵等有关领导出席了论坛,并各自发表了主题演讲。
作为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合同能源管理(EPC)从1997年登陆中国,到消化吸收,再到结合我国国情地为我所用,已经渐渐显示出其市场化节能机制的优越性,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此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的《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文,从资金支持、税收扶持、完善会计制度和改善金融服务四个方面对EPC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持续动力。
EPC的优越性在不断显现,但由于项目资金缺乏流动性,以及效益回收时间长等因素也成为不少节能服务公司的烦恼,特别是遇到不按合同分享节能效益的业主时,节能服务公司可谓苦不堪言,资金流动不起来,就无法开展其他的节能项目,小型节能服务公司更甚由此而倒闭。这也是多年来存在于节能产业中的“弊病”。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的上线就是为解决这一“弊病”的一剂良药。EMCA主任吴道洪在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的搭建将推动EPC的节能减排贡献前进一大步。他说,EMCA具有资源优势,可以作为交易平台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帮助推荐选择好的、成熟的项目。
在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的整个过程中,假设节能服务公司的一个EPC项目拿到平台上去挂牌,一个投入设备价值1000万、5年分享期回收3000万的项目以2000万卖给投资方,节能服务公司很快就收回了1000万的设备成本和获得了1000万的效益;而投资方则未来的五年从项目中收到3000万,即从项目中获利1000万。这一例子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平台在节能服务公司与投资人之间的利益分配。对于节能服务公司来说,不仅加快了资金的流动速度,也降低了业主违约的风险,同时还扩大了潜在业务的渠道;而对于投资人来讲,可以低风险地进入节能服务行业,还可获得高收益的项目。
北京环境交易所节能交易负责人张震龙在介绍中国合同能源管理投融资交易平台交易时说,刚刚上线的平台上,EPC买卖意向额双双过亿,目前转让方的意向标的额为1.35亿元人民币,受让方意向投资额为2亿元人民币。由此可以看出平台的市场前景不容小觑。
同时,据国家发改委CDM(清洁生产机制)管理中心主任康艳兵介绍,我国还有4亿吨以上标准煤的节能潜力,这将为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交易平台提供丰富的项目储备。